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

被裁不是我的问题

被裁,真的很丢人吗?

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打工人被裁后的心声:即使公司不行、老板不行,但得知自己被裁后,首先冒出的是羞耻感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

被裁员了,明明自己是“受害者”,却不受控地冒出羞耻感,不敢告诉家人、朋友自己被裁的事。这是典型的“被裁羞耻症”,而且有此症状的不在少数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1

“被裁羞耻症”就像被渣男渣女伤害的另一半一样,明明自己没有错、却要背负所有的痛。

01 为什么打工人会普遍有“被裁羞耻症”?

前两年,咖啡店、图书馆、公园这些地方和失业者(尤其是中年失业者)紧密联系到了一起。

很多文章都报道过星巴克被失业的中年男女占满的消息,因为不好意思和家里说、或者想逃避旁人的关怀和同情,所以他们想找一个角落歇歇脚,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;同时也让自己在物理环境上尽量处在上班的状态去重启求职。

那时,被裁是一件多少让人感到羞愧的事情。

我们经历了太久的上升期、一拨又一波的风口和红利先后吹进了互联网、房地产、金融、零售等行业。突然急转直下后要卷铺盖走人,很多人适应不了。“没想到我竟然会被裁”这样的疑问加感叹成为很多被裁员工的内心OS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2

我们会有“被裁羞耻症”是因为工作在当代社会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、以及这个社会对人越来越的单一评价标准所致。

例如,裁员会让人遭遇身份和自我价值感的危机。

许多人从工作中获得了重要的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感,被解雇会挑战我们的自我认知,让我们质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。

曾经,你可能是项目经理、中层管理者、总监,离开平台后,如果短期内没有顺利再就业,就会发现自己的社会身份丢失了、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作技能也无用武之处。

尤其是在将财务成功与个人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文化里,“一个人不能带来经济价值”这种想法会引发自己强烈的羞愧感。

还有,社会对“被裁者”的消极评判也容易导致我们有“被裁羞耻症”。

前两天,有一条#因为暂时失业被父母说啃老#的消息上了热搜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3

博主因为公司一直拖欠工资所以辞职,失业两个月、暂居父母家,开销用的是自己的钱。即使如此,也会遭到家长的消极评价。这还是在自己有正常理由主动辞职的情况下,如果是被动裁员,评价可能更糟。

“怎么不裁别人就裁你”“出了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被裁员必定是你工作上哪里出了错”。因为这种思维模式让“被裁”带有一种“污名”,经历裁员的人很容易被外界视作“失败者”,一定是你能力不行、或者工作中不称职,才会被刷掉。

02 被裁不是我的问题

但是,随着裁员现象的普遍化,经历了被裁的打工人羞耻感正在降低。

众所周知,优化、精简、降低成本是这两年各行各业的核心词。2024年刚过去三个月,已经有不少人遭遇了第一波优化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4

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,飞书宣布了适当精简规模。

“就业难”一直是这两年热议的话题,即使在形势好转的2024年,行业洗牌仍在继续、就业形势也依然严峻。有钱多金的大厂还是在收紧钱袋,不再为各条业务线的盈亏买单;而市场规模和现金流本就紧张的中小企业,更是举步维艰。

习惯了如此局面的打工人,不会再把“被裁=自己不行”这样的压力丢给自己了。

另外,年轻人职业观念的多元化也让被裁羞耻症减轻。

稳定、实体化、五险一金、大型、有编制、长期合同是过去打工人心中关于好工作的几项标准,不符合这些描述的职业都是“耍流氓”。

现在,自由职业、灵活就业、gap year深造等一些过去“不靠谱”的职业观念逐渐被大众接受。

根据猎聘发布的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》数据显示,现在大家对各行各业、不同职位的接受度更高了。

比如,求职者普遍畏难的销售岗位,近六成的求职者愿意选择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5

超过六成的求职者对依靠体力的蓝领工作也愿意接受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6

虽然考公上岸求稳妥仍然是很多人的优先选择,但在形式的造就下,越来越多的打工人能把“赚钱”和“好工作”区分开,做自媒体、当博主、摆摊创业、做旅拍、妆造师等,大家能用更理性的态度对待就业这件事。

从雇主角度来说,多数也能够用理性态度看待被裁员工。

我问一名当HR的朋友,他们在招聘时是否会对被裁的求职者“另眼相待”?朋友回复是:

虽然有些公司裁员,确实会因为一些员工处于KPI的末位而淘汰,但更多人被裁是因为企业重组、成本削减、市场变化或其他战略决策导致的。

职场裁员已经是正常现象,理性的、有格局的公司不会因为被裁这样一个标签去否定一个人。招聘单位在面试中关注的还是候选人和企业的匹配度,选什么人一定是关注他在这个岗位上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的变现能力。

如果候选人能够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、做背调时发现人品也没什么问题,为什么不要?

现在行业信息更透明,大家都是打工人,为啥毕业、为啥优化同行都清楚。当求职者被裁是因为大环境、行业洗牌、公司结构调整等这些不可抗因素时,“被裁”不会是求职者的一个硬伤。

03 从被裁到重新上岗,如何跨过这道坎儿?

当我们能够用客观、中性、理智的态度去对待自己被裁这件事时,才能够为再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
首先,不要把自己被裁的外部客观原因归结为自己的错误,从而造成自我怀疑。

有位网友说被裁员的后遗症之一就是会遭遇“情绪反扑”,对自信产生很大的打击。

2024,也该告别“被裁羞耻症”了插图7

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的“不爽”情绪,但提醒自己要减少沉浸在思考“为什么是我”“他们太不公平”“以后怎么办”等等会引发愤怒、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想法中(虽然有这些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)。

所以,被裁后不要封闭自己,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亲友、同伴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。给自己找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去修复这个事件带来的伤害。

其次,理清自己在过去工作中的优势和技能,让它成为求职中的卖点。

在“空窗期”好好做一次职业复盘,比如上一份工作的意义、进步、价值等,会对下一次求职有很大帮助。

有一位程序员朋友被裁员后,去面试一个岗位。

面试官问他:“之前项目被裁,你认为是什么原因?你从之前的项目里学到了什么,收获了什么?”一道很普通的面试问题,但这位朋友回答的过于“技术流”而搞砸了这道题,究其根本是他负责敲代码,并不懂项目对于公司的价值和意义,从而看不到自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。

在面试者看来,这是典型的“只会干活,没有思考”的应聘者。

除了对自己的岗位做复盘外,职场上的很多东西,比如如何与客户沟通、怎么做好团队合作、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等,无论你接下来从事什么行业、在哪家公司上班,其实都是相通的。复盘好这些重要的知识点,对接下来的求职和新工作融入都有好处。

最后,在待业时期要时刻保持自己的业务水平、学习新的业务技能,让潜在雇主看到自己的职业状态。

招聘者也许不介意你身上“被裁”的标签,但他们在意你是如何度过“空窗期”的。

在这期间,除了恢复和休息外,不要停止学习和成长。

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、在线学习平台或者自主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。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、学习新的业务技能、展现出自己上岗的积极态度和求知欲,才能让雇主相信你已经走出了被裁的阴影、做好了再次踏入职场的准备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猎聘”(ID:liepinwang),作者:静思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
职场

高段位的狠人,都在用全脑思维

2024-4-3 15:40:26

汽车职场

当「抠厂」发 8 个月年终奖,多少车企打工人红了眼眶

2024-4-3 16:39:35

个人中心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